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货币制度(精选多篇)

时间:2024-04-05 06:24:56
货币制度(精选多篇)[本文共17091字]

第一篇:第2章 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制度

本章重要概念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①自由铸造。②无限法偿。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形式有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无限法偿------即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也即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货币在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可以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确定。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了消除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浮动汇率制度------汇率随市场浮动,各国政府对汇率的变动不予干预的汇率制度。1

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本章思考题

1. 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3)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

2. 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2)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

3. 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2)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3)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

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4. 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1)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虽然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但允许黄金自由输出入,或外汇自由交易。

(2)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并不铸造金铸币,也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金铸币。流通界没有金币流通,只有银行券在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兑换黄金。

(3)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的条件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拥有大量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黄金储备。一旦国际收支失衡,大量黄金外流或黄金储备不敷支付时,这种虚弱的黄金本位制就难以维持。

所以,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都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本位制。

5. 信用货币制度 ……此处隐藏13675个字……间的汇率是固定汇率,各国不能任意改变其货币的含金量。如果某种货币的含金量需要做10%以上的调整,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的汇率波动幅度为正负1%。只有在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能改变其货币平价。

3.储备制度

在储备制度方面,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

4.国际收支调整制度

在国际收支调整机制方面,成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5.组织形式

为了保证上述货币制度的贯彻执行,1945年12月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该组织的职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当成员国出1[1]1[1] 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和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怀特计划”是从当时美国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出发,强调黄金的作用,并竭力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以便于美国对外进行贸易扩张和资本输出。它主张在战后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基金组织的任务主要是稳定汇率,并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实际上这是为美国输出过剩资本、控制和掠夺其他国家服务的。“凯恩斯计划”是从当时英国黄金储备缺乏的困境出发,尽力贬低黄金作用,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称“国际清算联盟”,各国的债权、债务通过它的存款帐户转帐进行清算。两个方案反映了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目的。

现短期性经常项目逆差,而紧缩性货币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影响国内就业水平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时准备向他们提供外币贷款,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用于这种贷款的黄金与外币由该组织成员国交纳的基金提供。二是可调整的货币平价。尽管该货币体系规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保持固定,但是当该组织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处于“根本性不平衡”状态时,该国可以调整其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向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员国提供临时性贷款,以解决成员国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这些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收支长期逆差,因此其汇率将难以保持不变。要维持他们的汇率必须从基础入手,解决其经济发展问题。

1945年12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其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成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发展中国家征税与资源的开发;通过保证或参与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成员国生产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同其他来源的国际贷款进行配合。世界银行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辅助性机构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摆脱长期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逆差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和局限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世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年为7.7%,而战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长0.7%。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国际收支危机。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由于黄金外汇储备枯竭,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造成国际收支困难,而基金组织的贷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由于在减少限制方面有了较快发展,许多国家国际支付地位的加强,也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基金组织的贷款业务迅速增加,重点也由欧洲转至亚、非、拉第三世界。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贷款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后来,世界银行的贷款方向主要转向发展中国家,以解决开发资金的需要。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

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但是进入6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加深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1971年,仅上半年,逆差就高达83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此后,逐年减少,至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导致“美元过剩”,1973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就达1000多亿。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前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点,即“特里芬两难”。2[2]美元国际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就导致了从1960年起,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为此,美国于1971年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使西方货币市场更加混乱。1973年美元危机中,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发生动摇,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

2[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发表了《黄金与美元之危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两难问题”,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在这一制度下,如果美国要保持国际社会有足够的美元用于国际支付,那么人们就会担心美国持有黄金能否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从而导致对美元的信心,进而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力图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以维持人们对美元的信任,美元的供应就不可能充足。因此,在这个货币体系中存在着“美元灾”或“美元慌”的双重威胁。

《货币制度(精选多篇)[本文共1709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