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垃圾分类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20 04:21:41
垃圾分类心得体会[本文共893字]

垃圾分类心得体会

40年前,在长江南岸,常熟人民从这里启航,领风气之先,大胆走出了一条闻名全国的“碧溪之路”。“碧溪之路”不仅形成了“亦工亦农”的发展路径,更为常熟近四十年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碧溪之路”的实质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因地制宜、责任担当、为民谋富。它突破了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推动了发展方式的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看似是件小事,其实是个影响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大课题。每个人都是垃圾的产出者。垃圾分类,是一件需要全民参与的事。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新理念领航新发展,新思路决定新道路。2015年常熟农村已率先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初显成效。2018年机关争当排头兵,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示范先行,加速把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工作落到实处。2019年常熟各小区开始建设垃圾房和分类回收亭,“三定一督”覆盖率约为73%,2020年小区全部完成“三定一督”,覆盖率达100%。

改革创新,突破障碍。如何将垃圾分类“难点”变“亮点”?常熟整合多方资源,打出“以一带十”、“收费打折”和“星级评比”三套组合拳,提出“垃圾分类4+1”模式。2020年8月,常熟被评为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市,初步形成“常熟模式”。

因地制宜,万众艰苦创业。根据常熟部分开放式小区的特点,我们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是采用固定+移动模式设立的垃圾站点。董浜镇积极探索,在智林村民智小区试行“无桶化”定点定时移动收集模式,形成了特有的“董浜模式”。

责任担当,奋力争当标兵。公共机构强制垃圾分类,领导干部不断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组织先锋城管进课堂、进校园进行垃圾分类讲解,从娃娃抓起,起到党员示范作用。同时组织志愿者发放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并由专人指导和教授,将垃圾分类知识覆盖到居民“神经末梢”。各街道乡镇积极举办了 “爱常熟,爱分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趣味大赛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集体活动,帮助市民不断加强垃圾分类的意识。

为民谋福,实现共同富裕。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为此引入商业模式,由专业的垃圾处理公司通过小区物业与市民对接,使市民分类好的垃圾能直接产生经济回报,以激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最后,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采用大数据进行片区化、信息化垃圾分类建设。垃圾分类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有教育引导,有奖惩机制,再加上自治的力量,管治并举打好持久战,就会促使人们垃圾分类行为慢慢固化,成为“践行绿色生活”的新风尚。

《垃圾分类心得体会[本文共89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